#芬分鐘 在我沒有小孩之前,我覺得小孩都愛盪鞦韆。
但是我們家小鐵人在2020之前上鞦韆會哭,會說要下來,大部分的時間他在公園都是看別人家小孩盪鞦韆。剛開始,我覺得小鐵人太怪了,怎麼會有小孩不愛盪鞦韆?
就在2020要結束的幾天前,我們去公園,小鐵人第一個玩的就是鞦韆,然後我在後面推了他一把,他馬上說:可以換爸拔來嗎?I want higher! 我竟然被嫌棄,那個上鞦韆就哭的小孩在一年多後竟然跟我說要higher...我們知道小鐵人是個謹慎的小孩,在公園常常觀察的時間比玩的時間多,他做事情總是等所有風險後果都確定後才會付諸行動,開始行動以後他也是先淺嚐,如果喜歡才有可能享受。而做家長的我不是擔心,而是應該了解陪伴,讓他用自己的節奏決定。
芬蘭媽媽也比較能等,“總是有一天會懂的”,所以他們不逼孩子做超齡的學習。
2020年我等到了兒子享受鞦韆盪高的快樂,就算沒等到,他也不會是我一開始想的那個怪小孩,只是這個經驗讓我這位焦慮媽媽在育兒過程,願意克服我最難的部分,就是等(或說觀察)。孩子還真會讓爸媽”等”出一個驚喜。
2020感恩我們平安地跨過了,小鐵人2021想Higher! 但就算2021可能更爛,反正我們變得更好了!
想著這些的同時,鐵人也推了同樣坐在鞦韆上的我,我突然大吼:STOP!!!太高了!!!!!
新年平安 everyone.❣️